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 “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旨在广泛倡导并发挥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家庭关爱理念,推动以家庭为单位,共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陪伴患癌家人,可降低癌症带来的家庭负担和社会危害。当患者获悉自己确诊癌症,应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家人又应如何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
癌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癌症患者除了忍受极大的躯体痛苦,还会出现如恐惧、抑郁、愤怒、绝望等心理反应,继而导致其出现行为退缩、拒绝治疗、自杀倾向等悲观表现。在临床上我们不难看到,乐观积极的态度,是患者对抗癌症的一个强大武器。而不良情绪就像是癌细胞的活化剂,会加速其蔓延。因此对于患者自身的心理引导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也是癌症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患上癌症后可能会出现的心理过程
否认阶段:被确诊之后,某些患者的反应是 “不可能” 并拒绝承认,试图借助 “否认” 来应对癌症诊断所带来的挑战和痛苦。
愤怒阶段:当患者不得不接受现实之后,某些人又会出现不甘、愤怒的情绪。
沮丧阶段:癌症治疗过程中所伴随的副反应和手术治疗后造成病人体相的改变,常会对患者构成暂时或持久的心理冲击。
接受阶段:当患者经历了上述三个心理阶段之后,往往会接受现实,情绪趋于稳定,并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应怎么做
找个空间停下来——深呼吸并放松
当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后,患者往往会感受到某种程度的打击。在情绪受到困扰时,患者可以先停下来,给自己寻找一个时间和空间,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尽量放松自己 (平时觉得压力巨大的时候也可以重复这种方法)。
不要被癌症吓倒——癌症 ≠ 死亡
WHO 在癌症防治指南中指出:1/3 的癌症可以预防,1/3 的癌症可以治愈,1/3 的癌症可以运用现代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而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癌症已经变成可以治愈的疾病,或者是慢性的、危害不大的疾病。
宣泄出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再乐观的人,亦难免失落。患者无需刻意压抑负面情绪,可允许自己情绪的存在,有意识地做其他事情以分散注意力,并选择一些合理的方式宣泄内心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了解它——获取更多关于疾病的专业信息
调查发现,愿意参与自己疾病治疗过程的患者,通常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确认自己患上癌症,患者应尽量多向医务人员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了解,同时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恐慌。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或家属一定要通过正规医院或专业医生获取相关的肿瘤诊疗知识,以免被错误信息所误导。
获取支持——与人倾诉,与亲人共同承担
癌症患者不必独自承受内心的痛苦,可以选择向信任的人倾诉,把内心的担忧表达出来。这样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及紧张心理。患者亦可通过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参加心理治疗小组等方式获取心理支持。
放松心态——迈开腿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可能多参与户外 (如公园、海边、森林、草原等) 活动。接受治疗后的患者,若其身体没有特别的不适,亦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尽早回归社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患者家属应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做坚定的共情者。家属若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应从正规医疗机构处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庭护理技巧。这样家属可以对患者进行居家护理,增加患者对家属的信任。当患者情绪失控时,家属需接受患者的情绪,适时疏导并表示对患者的理解,让患者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当患者情绪转好时,家属应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放松心态,并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做陪伴患者的开心果。家属可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例如在某次治疗后,家属可根据实际情况暗示患者其病情正在好转。家属平时亦可以准备小惊喜,转移患者注意力。良好的情绪是战胜病魔的一大武器。
做坚强的后盾。在得知患者确诊癌症之后,家属应对患者表达出明确的支持态度,让患者放下一切顾虑,勇敢面对接下来的治疗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恶性肿瘤,不仅患者会出现情绪问题,照护者也会出现无助、恐惧、焦虑、甚至抑郁等情绪问题。国外研究表示,50% 的癌症照护者会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在个别情况下,患者配偶的抑郁情绪比患者本人更严重。因此,照护者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亦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如出现失眠等明显的躯体症状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家属要认识到只有自己的情绪稳定且强大,才能让患者汲取能量。